群众过节,干部过关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今年五一到处喜气洋洋,轻松愉快,可是徐州鼓楼区万楼社区的几名干部日子不好过了。

4月29日那天,他们在一民宿饭店里面酒酣耳热之际,区纪委监委检查组犹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包间里,由于涉嫌存在违规吃喝问题,检查组把线索及相关证据转交给该社区所属街道纪工委进行调查。

此案具体细节,昨天在《喝酒被抓现行,社区干部冤不冤?》中已有交代,此处不予重复。

以前凡是类似新闻,评论区里往往大快人心,一片叫好之声,可是徐州这件事在网上却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凡响。

点赞第一的评论内容是“五一值班没有加班工资算不算违反劳动法?”,其他评论内容也非常火爆尖锐。

“除了公安消防等单位,真不知道一般单位现在值班有什么意义,过去是因为通讯不发达,现在社会变化这么快,恨不得放个屁都在微信里回复收到。所以发展慢,效率低是有原因的。”

“光查别人值没值班,你有没有查一下值班费发没发,是不是违反劳动法。”

“中午12点40是上班时间吗,我们社区工作人员是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了,拿着三千的工资,从早八点半开始要到晚上九点,社区必须要有人,值班的同事中午回家吃饭都是算违规,我真的搞不懂,其他工作单位都休息的情况下,我们社区值班有什么意义,冬天到九点街上连鬼都没有,要我们坐着浪费电费吗,我们是没家庭吗?”

“这些社区干部太过分了,值班就应该守在办公室等着电话查岗,一定要在三声后接电话,或者等着纪委干部查岗,纪委干部走进来3秒内起身点头微笑问好。”

“老逮着街道、社区使劲,去省、市查看看能进去大门吧。有事干活的都是这帮人寒了基层的心,24小时值班适应街道现状吗,为了检查值班而值班,值班是通讯不方便时代的产物,尊重历史的进步墨守成规阻碍发展!!”

很显然,评论区里替社区干部说话的声音占了主流,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三个方面:

第一,基本事实尚未搞清楚。

社区干部只是有违规吃喝的嫌疑,还没有足够证据予以支撑。

虽然饭店人员说他们平时也在这吃饭而且是让会计来结账,但一般情况下,单位平时遇有上级部门检查联系工作等接待情况,单位没有食堂的话可以就近到饭店安排工作餐,只要不超标不违规上酒就合乎规定,与饭店约定由专人统一结账也没毛病。所以,这顿饭到底是否公款吃喝在结账前没法作出认定。

第二,基层社区干部对工作状态意见很大。

从评论区留言可以看出,社区干部普遍存在较大怨气,认为平时工资最低,但是任务压得过于饱满,上面平时要数据、要材料承担了大量工作,节假日值班也没有加班费,关键是还得不到尊重理解,吃顿饭都需要自证清白。

第三,检查组工作方式存在一定争议。

发现社区办公楼没有值班人员时,检查组并不是第一时间打电话核实值班人员是什么人、在什么位置、干什么工作,而是直接到饭店丟蹲守,哪怕看到饭店有公职人员出入仍然不履行职责进行纠正,而是等到酒喝多之后再进入包间抓现行,这种“行阴谋”而非“执阳谋”的检查方式有一定积极作用,弊端和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。

并且更不可思议的是,饭店那么多,包间那么多,检查组为何如此神勇,一查一个准呢?

社区干部涉嫌违规吃喝确实该查,但这件事更大可能是有内鬼举报,因为如果人家在包间里正常吃饭,任何机构、任何人员都没有资格进去检查,否则人家打你一顿都是白打。

检查组事先得到内部消息,然后到指定饭店现场蹲守,再到具体包间请君入瓮,如此方可一气呵成,一网打尽,从而上演一出现场人赃俱获的精彩剧情。

吃喝问题抓到了,检查组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,这事非常值得深思。

去年疫情防控期间,有基层干部向人民日报写信反映,“现在就是一头驴在拉磨,几个人在赶驴,一群人在监督驴拉磨。街道乡镇就是那头驴。

基层一线干部固然存在作风、能力等方面的不足,可他们也是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的受害者,上面安排的任务只能无条件服从,想结合实际干点实事正事非常不易。

同时,满天飞的检查组、督导组像钦差大人一样惹不起,他们打着迎风招展的旗子,只负责挑毛病、发现问题,收拾人是本事,带走问题是成绩,至于事情该怎么办则一概不管不问。

据统计,202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涉及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或反映2.21万件次,处置涉及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1.72万件,谈话函询纪检监察干部7000余件次,对纪检监察干部立案2200余件,处分2300余人,移送司法机关110人。

也就是说,各种检查组并不是万能的,绝对正确的,甚至不排除有人狐假虎威,假公济私,以权谋私。这就会相应衍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:

一是出现新的不受约束的权力空间,二是监督机构膨胀带来的成本过高,三是打击违法违纪者同时带来误伤影响实干者积极性创造力。

现在反腐倡廉确实进入了深水区,既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让老百姓满意认可,又要凝聚形成正向激励调动公职人员积极性促进事业发展,鱼和熊掌皆不可失,必须兼得。

面对这个数千年未解决之难题,考验当代人智慧的时候到了。

关键词: